与此同时,中国饭店业协会数据显示,与2019年相比,2023年豪华酒店增速相对放缓,豪华连锁酒店客房增长了14.79%。受国家经济转型,地产调控影响明显,2023年豪华酒店大宗交易频现,可窥豹一斑,部分豪华酒店品牌则陷入负增长。
进一步观察客房规模分布,我们可以发现,2023年,前十家酒店集团客房规模在连锁酒店市场占有率为55.24%,表明大型酒店集团在市场发展中仍占据较强的主导力量。

展望未来,中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第三产业的比重持续增加,为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格局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结合大数据资料,对2025年酒店行业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一、供给与需求的变化
在供给方面,2025年酒店行业的供给仍在持续增加,但增速有所放缓。根据相关数据,2024年中国内地15间以上客房酒店数达36.6万家,较2024年1月底增加2.1万家。此外,头部酒店集团的拓店计划依然积极,例如华住计划在2025年新开店1800家,锦江计划新开酒店1200家。然而,随着供给的不断增加,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酒店的空置率有所上升,部分地区的酒店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在需求方面,休闲需求依然保持旺盛,旅游市场的持续繁荣为酒店行业带来了稳定的客源。2024年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均实现了显著增长,预计2025年这一趋势仍将延续。然而,商旅需求的复苏相对缓慢,受到宏观经济波动以及远程办公习惯的影响,商旅出行的频率和规模尚未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据携程商旅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仍有部分企业减少了出差频次和预算,这对酒店的商务需求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二、市场竞争格局
在市场竞争方面,2025年酒店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和集中化的趋势。一方面,随着供给的增加,酒店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价格战、服务战以及品牌战不断上演。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酒店纷纷加大了在营销推广、设施升级以及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投入。例如,一些酒店推出了会员制度、积分兑换、个性化服务等措施,以增强顾客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另一方面,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头部酒店集团凭借其品牌、规模、资金等优势,不断扩张市场份额,对中小酒店形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据中国饭店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酒店连锁化率已达41.0%,较2019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酒店行业的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行业内的整合和重组将不断发生,一些中小酒店可能会被大型酒店集团收购或合并,从而改变现有的市场格局.
三、未来发展趋势
1. 连锁化与品牌整合
2025年,酒店行业的连锁化率将继续提升,预计整体连锁化率将达到50%左右。连锁化不仅推动了酒店产品的标准化和专业化,还通过存量市场的翻牌和改造实现了行业的结构优化。国内头部酒店集团(如华住、锦江)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品牌整合成为趋势。例如,锦江酒店通过“12+3+1”政策整合旗下品牌,聚焦资源以形成更强的品牌效应。
2. 数字化与智能化服务
数字化和智能化是酒店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2025年,智能客房、无人入住办理系统、机器人服务等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数字化不仅提升了运营效率,还降低了人力成本。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在中高档酒店的配置率已达到26.4%,未来这一比例将继续上升。
3. 可持续发展与环保意识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可持续发展成为酒店行业的核心趋势之一。酒店将更加注重能源节约和环保措施,如采用太阳能发电、水资源管理等。同时,生态旅游和绿色酒店的概念将进一步普及,推动行业向环保方向转型。
4. 下沉市场与存量改造
下沉市场(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成为酒店行业的新增长点。2025年,超过70%的新签约门店将来自下沉市场。存量市场的改造和翻牌也成为行业的重要增量来源,各大酒店集团通过降低改造成本、提高效率来适应这一趋势。
5. 个性化与定制化服务
消费者对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酒店行业将通过数据分析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住宿体验,例如亲子房、电竞房等主题房型的推出。这种趋势不仅提升了客户满意度,还增强了酒店的竞争力。
6. 国际化与出海战略
国内酒店品牌加速国际化布局,东南亚、中东等地区成为重点目标。例如,锦江酒店与马来西亚Riyaz集团合作,计划在东南亚布局百家酒店。国际化战略不仅帮助国内品牌拓展市场,还提升了其全球影响力。
7. 乡村旅游与文化体验
乡村旅游和文化体验成为2025年的重要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传统文化和自然风光的追求不断增加。酒店行业将加大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力度,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满足游客的需求。
2025年酒店行业在供给与需求、市场竞争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对于酒店企业而言,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和服务质量、加强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注重环保和社会责任、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等都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酒店行业将在连锁化、数字化、可持续发展、下沉市场、个性化服务、国际化和乡村旅游等方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企业需要抓住这些趋势,通过创新和优化提升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中高端酒店行业近年来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成为酒店行业的重要增长点。2024年,中高端酒店新增规模达到46.9万间,占3-5星酒店总规模的64%,接近2019年的69%。这一增长得益于消费升级、中产阶级崛起以及旅游市场的繁荣。中高端酒店的主要消费群体包括商务人士、高端旅游者和中高收入人群,他们对酒店的品质、服务和体验提出了更高要求。
▊ 《2024年中国中高端酒店市场发展蓝皮书》
中高端酒店正是当前酒店市场的主力军。通过以上数据不难发现,中高端酒店市场已成为中国酒店行业增速最高的细分市场。
奥维云网(AVC)在蓝皮书中指出,消费者对酒店客房配套产品的关注转向“重体验、重品质、重便捷”,“情绪消费”或成热点,这也就意味着中高端酒店必将朝向品质化、细节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发展。细化来看,智能化和品牌化成为中高端酒店改造升级的关键词。
随着中国酒店业从“规模时代”转向“品质时代”,中高端酒店品质升级战势必是场持久战。从市场趋势来看,在多家头部酒管集团2024年披露的财报中,继续扩大中高端酒店的布局成为接下来的重点任务之一。
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华住集团、锦江酒店、首旅酒店的中高端酒店市场份额已分别提升至46.4%、58.7%、27.5%,凸显其市场主导地位。可以预见,中高端市场将是酒店巨头们下一个争夺的高地,增长空间值得期待。
2024年,中国中高端酒店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6000亿元。这一增长得益于以下因素:
消费升级:中高收入群体占比从2021年的39%增长至2025年的54%,为中高端酒店提供了充足的消费基础。
旅游市场繁荣:春节假期期间,部分县城中高端酒店预订热度上涨超过四成,显示出低线城市市场的潜力。
存量改造:2024年,中国酒店市场年均增量+存量翻新规模接近400万间,中高端酒店成为存量改造的主力军。
中高端酒店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品牌(如希尔顿、万豪)和国内品牌(如华住、锦江)并存。华住集团、锦江酒店和首旅酒店在中高端市场的份额分别达到46.4%、58.7%和27.5%,显示出国内品牌的强劲竞争力。此外,中高端酒店市场呈现出区域差异化特点,一线城市市场成熟,三四线城市增长迅速。
消费者对中高端酒店的需求从追求性价比转向追求品质和个性化服务。具体表现为:
智能化与绿色化: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卫浴等配置率显著提升,消费者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增加。
体验消费:消费者更注重酒店的文化氛围、设计风格和服务细节,情绪消费成为热点。
多样化需求:亲子房、电竞房等主题房型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春节期间电竞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45%。
存量市场改造:老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的升级改造是中高端酒店的重要增量空间。例如,华住集团的美仑家族通过低成本改造(平均单店投入370万元)实现了存量市场的快速扩张。
下沉市场拓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三四线城市的中高端酒店市场潜力巨大。
智能化与品牌化:智能酒店和品牌化运营将成为中高端酒店的核心竞争力。例如,2024年1-9月,19城新开业中高档酒店的智能家居系统配置率高达26.4%。
中高端酒店行业在消费升级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未来,行业将围绕存量改造、智能化升级和下沉市场拓展展开竞争。对于投资者和企业而言,抓住这些趋势,提升服务品质和品牌影响力,将是赢得市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