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梳理】香港2025财政预算案公布

财政预算案
|2025-26年财政度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版块:
✦
提升优势产业
✦
土地房屋运输基建
✦
人才与共融
✦
支援措施
✦
公共财政
预算案以“改革创新引领未来”为核心,聚焦科技创新、财政整合、民生保障及区域协同发展,旨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下是主要利好梳理:
01.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人工智能(AI)研发与产业赋能
重点政策:预留10亿港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推动AI技术研发、转化及国际合作,并举办首届“国际机器人大会”。
分析:此举旨在通过AI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升级,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研发院的设立将吸引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和企业落户。同时,1亿港元的“制造及生产线升级支援计划”以政府与企业1:2配对比例提供资助,可加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
重点政策:投入37亿港元加速河套香港园区基建,预计建成后每年贡献520亿港元经济收益,创造5.2万个就业岗位,聚焦生命健康科技、数据科学等高附加值产业。
分析:河套园区聚焦生命健康科技、数据科学等高附加值产业,通过深港协同提升产业链整合效率。此外,新田科技城的规划将进一步强化香港在微电子领域的竞争力。

🔹 绿色科技与低空经济布局
重点政策:建设“九龙塘绿色科技枢纽”(GreenTech Hub),资助电动巴士、的士普及,并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应用。推动低空经济和绿色科技产业,并预留1亿港元支持制造业升级。
分析:绿色科技领域投资可吸引ESG导向的国际资本;低空经济(如无人机物流)需通过监管沙盒机制平衡创新与安全。
02.
金融改革与
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强化


🔹 港股市场与金融开放
重点政策:优化上市审批流程、筹备“科企专线”加速科技企业上市,并研究T+1结算周期缩短,同时推出黄金市场发展方案。
分析:改革将提升港股流动性和估值水平,吸引中概股回流及国际资本配置。
🔹 离岸人民币业务深化
重点政策:推动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研究以人民币缴纳印花税,并强化单股多柜台安排。
分析:巩固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枢纽的地位,需与内地政策协同,解决跨境资金流动限制问题。

🔹 绿色金融与航运中心建设
重点政策:助力国产C919大飞机进入国际市场,成立香港海运港口发展局,推动绿色债券发行。
分析:绿色金融可吸引ESG投资;航运业需与深圳港口错位竞争,强化高端物流服务。
03.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与企业税务优化

🔹 企业税务减免与融资支持
重点政策:宽减2024/25课税年度100%利得税(上限1500港元),延长中小企“还息不还本”计划至2025年11月,并注资15亿港元支持市场推广。
分析:减税虽金额有限,但对中小企业现金流具有即时纾困作用;融资支持可缓解企业债务压力,需关注银行风险敞口扩大问题。
04.
区域协同与基建投资

🔹 北部都会区与大湾区联动
重点政策:推进港深西部铁路、北环线支线等基建,预留物流用地支持“东进东出、西进西出”跨境货运策略。
分析:交通网络完善将促进深港资源流动,需协调两地标准差异(如安检、票务系统)。北部都会区的开发需平衡短期发债压力(未来5年每年发债1500亿至1950亿港元)与长期收益。


🔹 基建水平的提高与完善
重点政策:预备土地兴建8万个私营房屋单位,部分商业用地改划为住宅用途,预留1,500万元支持“主要项目精英学院”工作,政府与建造业议会共拨款约9,500万元。
分析:土地供应逐步优化,平衡土地供给需求,进一步提高香港基建水平,与内地协同,完善建造业湾区标准。
05.
人才引进与教育体系升级

🔹 高端人才引进计划优化
重点政策:优化“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要求资产3000万港元),主动邀请顶尖人才来港,并举办第二届“香港·全球人才高峰会”。
分析:该计划已吸引260亿港元投资,确保人才引进与本地产业需求精准匹配,避免资源错配。同时,非学位专才引入政策可缓解技术工种短缺。

🔹 教育基建与科研投入
重点政策:推出15亿港元“研究配对补助金计划”,增加博士奖学金名额至每年400个,预留90公顷土地建设“北都大学教育城”(含第三所医学院)。
分析:教育城将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但需避免重复建设;研究补助金可激励科研成果转化,但需加强企业与高校合作机制。
🔹 青年技能培养与就业支持
重点政策:放宽“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至29岁以下青年,津贴上限提高至每月1.2万港元,并提供4000个短期实习名额。
分析:此举可缓解青年就业压力,需确保岗位与新兴产业需求对接,避免“低质量就业”问题。
06.
财政整合与可持续发展

🔹 财政赤字管控
重点政策:至2027/28年度累计削减政府经常开支7%,冻结公务员薪资并缩减1万个职位。
分析:短期有助于降低财政赤字(预计2025/26年度赤字670亿港元)。
07.
民生与社会福利

🔹 税收优惠与民生补贴
重点政策:宽减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上限1,500元。宽减100%利得税,上限1,500元。发放额外半个月综援标准金额、高龄津贴、长者生活津贴或伤残津贴。
分析:减税可提振消费信心,全港约214万名纳税人将受惠,政府收入预计减少约29亿港元。

🔹 住房供应大幅增加
重点政策:未来五年提供19万个公屋单位,较原目标增80%,并预备土地兴建8万个私营房屋。
分析:公屋供应提速将缓解住房矛盾。


🔹 医疗与关爱支持
重点政策:筹建第三所医学院,优化公营医疗系统。增加长者、儿童和残疾人的财政支持和关爱措施。
本次预算案通过“科技创新+财政整合”双轮驱动,力图在复杂外部环境中实现经济转型。
🔹短期刺激:港股改革、减税及基建投资提振市场信心;
🔹长期布局:AI、微电子等新兴产业培育新增长点;
🔹区域协同:深化大湾区合作释放规模效应;
🔹企业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支持、税务减免及融资便利,推动产业升级与国际化;
🔹人才教育:以高额科研投入、教育基建扩张及灵活人才政策,构建“全球人才枢纽”。
财政紧缩可能制约社会福利支出;
地缘政治风险或影响国际资本信心;
深港协同需突破制度差异壁垒。
通过制度改革释放创新潜力,同时平衡短期刺激与长期结构性改革,巩固香港在全球竞争的优势地位。
可在香港政府官网查看完整《预算案》:http://www.budget.gov.hk/2025/sim/index.html
详情请咨询“瑞启国际”。
更多内容请关注“瑞启国际”官方公众号,或登录www.swissqi.cn。
【免责声明】本文所刊发的文章及观点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瑞啟國際不对其准确性提供任何保证,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之用。本声明使用于瑞啟國際全部原创及转载文章,解释权归瑞啟國際所有。
-
4年来首次!美联储降息“不寻常”?
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2时许(美国当地时间9月18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为4.75%至5%,即降息50个基点,这是美联储自2020年以来,首次降息。
넶8 2024-09-24 -
苹果补缴130亿欧元税款背后丨为什么偏爱瑞士
넶14 2024-09-13 -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简化家办设立流程
넶27 2024-09-02 -
全球顶级富豪的选择——瑞士家族办公室
넶7 2024-09-02 -
香港重启投资移民——3000万起
넶8 2024-09-02